搭棚的技術優勢、人員培訓、安全規範與工程流程

竹棚技術的獨特優勢

搭棚之所以能在香港及華南地區持續流行,最核心因素是竹材的優勢,配合世代相傳的師傅技藝,使得竹棚在效率、環保及成本等方面都遠勝金屬棚架。

竹棚六大優勢

  1. 重量輕巧
     竹材質地輕盈,搬運與組裝難度低。篙竹每米重量僅1.1-1.3kg,工人手持操作負擔減至最低,尤其適合香港狹窄街道及高層建築。
  2. 搭建速度快
     一支經驗豐富的搭棚隊伍一天能完成600-700平方米竹棚架的搭建,拆卸更高達2,000平方米,遠高於金屬棚架施工效率。技術熟練者往往「以心為圖,以眼為尺」,現場裁切、靈活調整,省去繁瑣預製步驟。
  3. 成本低廉
     竹材價格遠低於鋁合金與鋼管,6米篙竹僅10港元;鋁合金條則逾750港元,同等長度鋼管約80港元,可謂節省近50%以上工程成本。
  4. 靈活性極佳
     竹棚可即場裁剪拼接,適應各種建築形態與狹窄場所。配合師傅精湛技藝,能快速拆裝移位,大幅提升工程彈性。
  5. 環保可持續
     竹子生長速度極快,每日可長近1米,三至五年即成熟可用。竹材可循環利用三次以上,用後再作柴枝燃料,灰燼更能作肥料,生態足跡極低,有助推動低碳綠色建築。
  6. 穩定性與安全性
     只要搭建規範,竹棚結構強度可媲美鋼棚,香港多幢摩天大樓甚至奧運場館施工均採用竹棚作主體架構,安全可靠性有明確實證。

金屬棚架 VS. 竹棚架性能比較

現代建築逐步引入金屬棚架。雖安全性及耐用度較佳,但成本、環保及搭建時效卻不及竹棚。如雷達圖所示(見上),竹棚在成本效益、速度、靈活性及環保層面全面領先,金屬棚則以耐用與安全見長。隨政策要求轉型,行業正面臨兩者融合的局面。


搭棚工人的資格分級與培訓

搭棚技藝高低決定工程安全與質量,香港訂有嚴格分級制度。

搭棚工人三大級別

  • 大工(師傅級)
     持有「大工牌」,往往具備十年以上經驗,負責棚架設計、搭建及簽發表格五(棚紙)。日薪約1,950-2,500港元,屬高收入技師。
  • 中工
     持「中工牌」,有一年以上工作經驗,主力現場技術操作、協助師傅,日薪介乎1,100-1,600港元。
  • 小工(𡃁仔,學徒)
     新入行人員,負責雜務及物料搬運,日薪800-1,000港元。

培訓與考證流程

香港建造學院設有「建造棚架證書課程」,課程內容涵蓋:

  • 棚架設計理論與結構力學
  • 安全施工守則與現場急救
  • 竹棚工及金屬棚架工藝實習
  • 職業安全基礎證書
  • 懸空棚架、特殊結構搭建技巧

學員需通過理論及實操考核,包括現場示範棚架結構綁紮等。完成課程並通過測試者,方可獲取「中工牌」或「大工牌」。

法律規範與安全要求

竹棚搭建安全規範至為關鍵,任何離地2米以上的工程均屬高危必須有棚架。

法規與檢查標準

  • 《建築地盤(安全)規例》要求棚架首次使用前、重大改動後、暴風雨等惡劣天氣後都必須由有牌人士檢查並記錄。
  • 施工期間每14天需重檢棚架安全狀況,發現問題須即時修正。

棚架結構與安全設施

  • 連牆器:保障棚架與建築物連結,橫距不得超3米,垂距不得超4.2或6.3米(按高度劃分)。
  • 斜柵與保護網:每15米垂直距離設斜柵並加裝保護網,防止物料或工人跌落。
  • 平台:工作平台寬度不少於400毫米,搬運物料路徑不少於650毫米,必須設護欄與底護板保障工人安全。

工程流程與風險管理

標準搭棚工程步驟

  1. 承辦商資質核查
     查找屋宇署系統,確認搭棚公司和技術工人均為註冊合資格人士。
  2. 現場評估與報價
     工人到場勘察,確定棚架規模、型態,核算費用。
  3. 材料運送與搭建
     依照工程設計,搬運竹材及索帶至現場,分工協作迅速搭建。
  4. 設置安全設施
     安裝連牆器、保護網、斜撐等。
  5. 合資格人員檢查與驗收
     完成搭建後需專業人員驗收並簽發合法棚紙始能投入使用。
  6. 日常巡查維護
     定期檢查棚架緊固與結構完整,及時排除安全隱患。
  7. 拆除與清理
     完工後拆卸棚架,竹材依生態循環處理,清理現場。

惡劣天氣與緊急狀況應對

搭棚工地須預設應急方案:

  • 颱風、暴雨等極端天氣來臨前,必須加固棚架所有連接部位。
  • 天氣過後迅速安排安全檢查並修復問題。
  • 建立現場通訊及急救設備,保持應急聯絡暢通。

竹棚技藝不僅是一門工藝,更是香港社會長遠安全、環保、經濟與文化的基石。從嚴格分級的工人培訓、層層把控的監管標準,到專業嚴謹的工程流程,每一環都反映出工匠精神及現代管理的結合。未來隨政策與科技進步,搭棚行業將持續朝向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綠色的方向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