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搭棚工程費用解析
搭棚工程價格因棚架尺寸、結構複雜程度、施工環境及用途不同,變化較大。2025年香港市場行情數據顯示:
搭棚類型 | 價格範圍(港元) |
---|---|
標準8呎棚 | 2,000-2,500 |
標準12呎棚 | 3,000-3,500 |
標準16呎棚 | 3,600-4,000 |
24呎轉角棚 | 5,000-6,000 |
換冷氣搭棚 | 2,000-4,000 |
換窗搭棚(小型) | 6,000-12,000 |
換窗搭棚(大型) | 20,000-30,000 |
此外,棚架加高及橫向伸延亦需加收費用,通常每5呎加高收費約1,000-1,200港元,每4呎橫向伸展收800-1,000港元。
不同工程依具體條件,報價會有浮動,如場地難度、使用時間與保險等。

二、搭棚行業的市場現狀與挑戰
現狀
香港搭棚業以高效傳統技藝撑起超過80%的政府以外建築工程市場,從業人數約4,000,涵蓋師傅及工人,形成完整產業鏈。
竹棚憑藉技術成熟與性價比,深植香港建築文化,廣泛應用於樓宇維修、節慶戲棚搭建及街道臨時招牌結構。
挑戰
- 政策變動
2025年3月,香港發展局要求政府及公營工程至少一半棚架須使用金屬棚架,為竹棚行業帶來前所未有壓力。業界需在保持傳統優勢和新型材料間取得平衡。 - 人才老齡化與傳承危機
目前澳門、香港等地熟練搭棚師傅僅約二三十名,年輕人接觸、入行比例偏低,存在技藝斷層風險。 - 安全事故頻出與公眾認知
竹棚架因其特殊結構及施工環境,多次發生安全事故,業界與政府加強安全管理,但部分公眾仍有安全疑慮。 - 標準化難度
竹材天然生長形態不一,難以完全標準化生產和設計,使得整體工程過程高度依賴師傅經驗。
三、環保議題與可持續發展
竹材的環保價值
- 竹子為全球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,每天平均增長近90厘米,3至5年即可收割再用。
- 竹子生長過程中碳吸收能力遠超一般樹種,並釋放35%更多氧氣,是負碳排的絕佳建築材料。
- 竹棚拆卸後可多次再用,最終作為生物質能源或土壤改良,實現生態循環。
可持續建築趨勢與創新
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設計的「竹亭」是一個四層高的竹架結構作品,實現傳統竹棚技術和現代設計理念的結合,獲得國際建築大獎,體現竹棚技術的創新與可持續性。
「滿竹天地」計劃則整合技藝、環保與教育,鼓勵跨代傳承和社區參與,推動竹棚行業綠色轉型。
四、搭棚技藝的文化社會意義
傳承與文化價值
- 搭棚不只是工具或材料拼接,更是集工匠智慧、社區歷史和文化象徵於一體的傳統技藝。
- 「以心為圖,以眼為尺」的師傅技藝,因地制宜的靈活調整,是香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。
- 戲棚的臨時搭建更見證和凝聚香港社區文化,例如天后誕和盂蘭勝會,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元素。
國際舞台與技術交流
五、行業未來展望與發展策略
多元融合與技術創新
人才培育與文化保育
環保理念推廣
- 利用竹棚的自然環保特性,推廣綠色建築理念,響應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。
- 鼓勵廢竹回收再利用,推動竹棚循環經濟。
六、搭棚產業的經濟與社會貢獻
就業與收入
搭棚工人平均月收入可達3-4萬港元,行業具有較高的薪資水平及晉升空間。行業從業人員不僅涵蓋一線工人,還包括管理、設計及材料供應各個環節,形成龐大產業鏈。
經濟效益與產業價值鏈
竹棚架用料成本低且搭建速度快,能有效降低建築工期與整體造價,促進建築行業健康發展。
結語
搭棚作為香港住房和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傳統技術,其背後的文化意義與經濟價值並存。面對政策變革與市場挑戰,竹棚行業正通過技術創新、人才培養、環保理念深化,努力開拓可持續發展新局面。
這門傳承千年的技藝不僅僅是安全施工的保障,也是承載歷史文化的橋梁。未來,搭棚將繼續扮演香港城市發展中不可替代的角色,成為環保建築與文化遺產相融合的典範。